三国难点,头疼。高手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2:35:22
遣玄德、关、张攻城西南角。韩忠尽率精锐之众,来西南角抵敌。朱儁自纵铁骑二千,径取东北角。贼恐失城,急弃西南面回。玄德从背后掩杀,贼众大败,奔入宛城。朱儁分兵四面围定。城中断粮,韩忠使人出城投降。□不许。玄德曰:"昔高祖之得天下,盖为能招降纳顺;公何拒韩忠耶?"□曰:"彼一时,此一时也。昔秦项之际,天下大乱,民无定主,故招降赏附,以劝来耳。今海内一统,惟黄巾造反;若容其降,无以劝善。使贼得利恣意劫掠,失利便投降:此长寇之志,非良策也。"玄德曰:"不容寇降是矣。今四面围如铁桶,贼乞降不得,必然死战。万人一心,尚不可当,况城中有数万死命之人乎?不若撤去东南,独攻西北。贼必弃城而走,无心恋战,可即擒也。"□然之,随撤东南二面军马,一齐攻打西北。
翻译一下
在说说为什么投降不好

派刘关张攻击城的西南,于是韩忠率领自己的精锐部队赶去西南防御。朱儁自己带了两千骑兵,攻占了城东北。黄巾军害怕丢了整个城池,赶快从西南往回赶。刘备于是从撤退的敌人背后杀入。黄巾军大败,跑到宛城。朱儁派兵把城完全包围了,城中没了粮草,黄巾军的韩忠就派人出来投降(这里实际可能是谈投降的条件,不是直接投降),【】不接受对方投降(估计是朱儁不许)。
刘备说:“过去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得到天下,就是因为能接受投降和归顺;您今天为什么不接受对方投降呢?”
【】回答(可能是朱儁):“此一时彼一时啊。秦朝、项羽那时候,天下大乱,民众没有归顺特定的君主(人心不稳),所以招降、劝降、收拢比较利于让别人来投靠自己。现在国家都是汉家天下(民众也是汉家臣民),但就他黄巾军造反。如果接受他们投降,那用什么来让他们从善呢(意指太仁慈)?会让叛军在有优势时就到处劫掠,如果战斗失利,就投降。这样岂不是长了人家威风,接受投降不好。”
刘备说:“那就不接受投降好了。但是咱们把宛城团团围住,又不接受叛军的投降。他们必然会拼死战斗。万人一心的话,威力自然不用多说,更何况城里好几万人要做困兽之斗呢?不如在东南方向把包围打开,咱们就攻击西北。黄巾军肯定会逃走,不会恋战,到时候就可以擒住他们了。”
【】(可能是朱儁)同意了,于是撤走了东面和南面的军队,集中力量攻击西、北。

说接受投降不好的意思是说,如果接受了投降,那么就会纵容黄巾军:他们有优势时,就肆无忌惮,一旦战斗失利,就跑来投降。这样自己就会很被动,也无法迫使人民从善。

若容其降,无以劝善。使贼得利恣意劫掠,失利便投降:此长寇之志,非良策也。"

够白话了,至于为什么不允许投降,只不过是主帅的自己看法,首先,他们占有绝对的优势,其次,当时造反的人不多,招安没有必要,如果招安,以后但凡有人造反投降便可招安,会助长这些人的气焰,最后,这些人即便招安,也不可能向善。基于这些看法,所以主帅认为不招安。
至于翻译,楼主多看看就懂了。

这么简单还要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