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清明, 小满, 芒种, 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6:34:27
中国古代黄河流域人民确立了一年中有二十四个节气,以指导农作物的生产,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我不甚清楚惊蛰、小满和芒种的意思,以及在这些节气里,农民应该干些什么? 谢谢指教。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更是干支历辰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太阳到达黄经15°时。又名“三月节”或“踏青节“。《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惊蛰,清明, 小满, 芒种这些都是二十四节气的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古人称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为“蛰”。当春天的第一声雷响起时,冬眠的动物被惊醒,人们便称这天为“惊蛰”。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到了惊蛰,农民开始为春耕忙碌了,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开始播种水稻和玉米。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及时耙地减少水分蒸发,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要对茶树进行修剪。

立春、惊蛰、清明、白露小暑、寒露、处暑、雨水、春分、谷雨、芒种、大暑、大雪、霜降是今年的几月几日? 芒种的芒是什么意思? “芒种”的“芒”是什么意思 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一词是什么意思? 农历里的小满是什么意思 ? 24节气中“小满”这一天是什么意思? 请问“小满”是什么意思!到来代表了什么! 清明上河图的清明是什么意思 《清明上河图》中“清明”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