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和深圳有什么方言戏剧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22:37:48
能简单一些吗?还有深圳的也要

山沟里的山茶花

--------------------------------------------------------------------------------

8月19日晚上,来自河源市紫金县的花朝戏剧团在惠州举行了首场演出。“喝尽千江水,难比家乡茶;唱尽世间曲,不如家乡话。一曲花朝三春暖,乡音伴我走天涯……”,许多很久没有观看花朝戏的惠州客家父老乡亲,听着耳熟能详的花朝调,感到十分亲切,纷纷表示第二晚再来观看花朝戏剧团的精彩演出。
花朝戏源远流长
花朝戏是在“神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戏剧种,用客家方言演唱,形成于广东省紫金县,流行于河源、惠州及惠东、博罗、陆河、梅县等粤东客家地区,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明清时期,紫金县乡间流行一种叫“神朝”的祭祀形式,但凡庙宇落成或传统节日,众人便请来巫师设坛祭神,巫师在唢呐锣鼓伴奏下,唱“鸡歌”,作“告神”,祈求神明保护四季风调雨顺,一方百姓安康。由于“神朝”乐舞朴实优美,为山区农民喜闻乐见,一些艺人保留其朴实优美的歌舞乐韵,剔除其祭祀鬼神的封建迷信情节,吸收兄弟剧种的精华,并根据客家地区的风俗民情、民间传说,编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小戏。因这种演出谐趣生动花俏,与肃穆虔诚的跳“神朝”形成鲜明对照,故乡人称之为“花朝”。最早的花朝戏是清末民初叶春林的“定长春”戏班,后有紫华春、庆祥春、定华春、胜华春等戏班相继出现,最多时有19个花朝戏剧团,数百名花朝戏剧艺人。
花朝戏传统剧目大都取材于民间故事,表达惩恶劝善、花好月圆的美好愿望,代表剧目有《秋丽采花》、《卖杂货》、《过渡》等,后来惠阳地区的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反映东江苏维埃革命斗争的现代戏《苏丹》、反映农村题材的现代戏《铁公鸡新传》、《抓阄村长》、《艳阳天》、《竹林正茂》等,表演艺术吸收了神朝、舞春牛、舞纸马等民间歌舞动作,唱腔音乐在神朝的基础上吸收了客家山歌、民间小调等,使花朝戏成为日臻成熟、为观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
国色天香独一枝
紫金花朝戏剧团创建于1958年9月,该团努力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在继承并发扬传统艺术的同时,大胆改革创新,演出了100多个剧目,并先后到香港、广州、深圳、福建、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