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侵华日军 单兵装备中 钢盔下位于面部腮帮两旁的那两快黄布是干嘛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3 18:44:02

吃完饭擦嘴用

防风沙的

等级低的步兵都有。

是他们的遮羞布。。。

你所说的两块黄布其实是与野战帽缝合的布片,因打仗要戴上铁帽(日军钢盔),所以就变成你说的造型,对于二战日本陆军士兵 野战帽 为何要加这两块布片,说法不一。
其中两种比较靠的住。
1,在抗战爆发前几年,中日在长城附近曾经发生过大规模冲突,当时日军在和国军的大刀队进行白刃战时,被砍死砍伤甚众。尤其是很多日军被砍了脑袋,这对日军造成极大心理阴影。因为在日军看来,在战争中被砍去头颅的灵魂是无法回到靖国神社的。所以日军将军帽下缝上两片布,这样在拼刺时颈部的摆动带动布片的摆动,会给对方的判断产生影响,砍中颈部的几率自然就降低了。
PS:其实白刃战失利并非日军拼刺技术不行,有一个主要原因,日军当时配备的是明治三十二年式官佐军刀,这种军刀为明治维新—昭和初期日军制式军刀,采取西洋军刀样式制作,不过由于这种军刀的拼杀力度小于国军所使用的大刀,在肉搏战中遭遇大刀应付吃力,严重影响了带队冲杀的下级军官以及士官的肉搏战拼杀士气,对日军的作战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所以长城作战以后,日军淘汰了此型军刀,改采用拼杀力度极大的日本武士刀样式军刀,用于肉搏战中克制中国大刀,就是抗战时期日军配备的东洋武士刀。

2,对于太平洋战争期间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诸岛作战的日军因当地蚊虫太多,气候炎热,日照强烈(紫外线太强,对皮肤不好?5555),所以在野战帽缝上两片布,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实像那种带布片的陆军野战帽在抗战爆发初期是几乎看不到的,例如:7。7事变,淞沪会战,南京进攻战,等等。在这些战斗的史料中我看到的陆军野战帽都是不带布片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