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师表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8:22:08
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啊,层次分明之类的...
拜托!!!!要简单说明,并举例....

《前出师表》是千古传颂的名篇。由于诸葛亮是“两朝开济”的老臣,上的“表”不同于一般。臣下给皇上上表,往往诚惶诚恐,言多自卑;而该文却是谆谆规劝,诚挚恳切,无虚饰之词,无自卑之言,亦无傲慢之气。这样写十分切合他的身份。他既是先帝托孤的老臣,又是后主的丞相。一句句话从肺腑中流出,感人至深。《文心雕龙·章表篇》称赞说:“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表之英也。”苏轼也说《出师表》写得“简而且尽”。
学这篇文章须掌握两点:一是理解体会“两朝开济老臣心”,二是体会学习“志尽文畅”“简而且尽”的写作特点。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亭(今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阅读本文应着眼于“出师”这两个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诸葛亮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跟后主刘禅之间既是君臣关系,又是辅政者与被辅政者的关系(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这次出师时,刘禅只有20岁,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出师后的国内政局就成了辅政者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此,诸葛亮在这篇表文里一面劝勉刘禅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一面又向他举荐人才来管理“宫中”“营中”之事,并殷切地阐明亲贤远佞的道理。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国内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理”,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