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声!母 ,韵!母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4:37:17
谁这样规定的?

这跟语言的任意性及其强制性有关。在语言最初什么发音代表什么意义是任意的,但是一旦进入了社会,进行交流就有了强制性。对于“声母”、“韵母”也是这样的道理,最初规定的时候有一定的任意性,但是进入社会就具有了强制性。如果你不这样称呼,就没办法进行交流。

汉语音节的开头部分,其他汉藏语系语言也有类似的结构。一般由辅音充当,即首辅音。如“全”quán、“藏”zàng、天tiān中的q、z、t。辅音的主要特点,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要分别受到各种阻碍,因此可以说,声母发音的过程也就是气流受阻和克服阻碍的过程。声母的分类就是依据气流受阻的位置(发音部位)和阻碍气流的方式(发音方法)这两大因素。汉语音节以元音开头时,习惯上称之为“零声母”,不再区别元音而归为一类。汉语音韵学上的反切上字即声母的代表字。

汉语的声母组成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展现不同的面貌(时间上演变),同时正统的语音又影响不同的地域的方音的发展(空间上的差异),彼此间(不同时代的声母表,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方言声母表)有着系统性的变化和联系(即不同方音或历史语音间,有整齐的声母转换和替代关系)。现把目前汉语通行语——普通话所依照的北京方言声母表(也即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声母部份),列出如下:

唇音:b(玻) p(坡) m(摸) f(佛)

齿龈音(舌尖音):d(得) t(特) n(呢) l(勒)

舌根音(软腭音):g(哥) k(颗) h(喝)

舌面音(硬腭音,龈-腭音):j(机) q(七) x(西)

平舌:z(资) c(次) s(思)

翘舌(齿龈后音,舌尖后音):zh(知) ch(吃) sh(师) r(日)

注:
1.上表所采用的分类方法是通过发音部位来划分的,其中唇音又可分为唇齿音(b,p,m)和双唇音(f)两类;依据发音方法声母又可以分为五类:塞音(b,p,d,g,k)、塞擦音(z,c,zh,ch,j,q)、擦音(f,s,sh,r,x,h)、鼻音(m,n)、边音(l)。

2.声母表主要按照发音部位分组,但平舌音亦属齿龈音,分列的目的一是与翘舌音(卷舌音)相对;二是为了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