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的界定与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4:11:14
运动训练方面的问题。

疲劳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定义 命名和常见表现?产生的原因

疲劳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定义
疲劳是什么?疲劳对人体真的有那么多的伤害吗?许多人不禁要发出疑问。
《辞海》中对疲劳的解释是:“持久或过度劳累后造成的身体不适和工作效率减退。”《现代汉语词典》中认为,与人体相关的疲劳包括两个方面:“①因体力或脑力消耗而需要休息;②因运动过度或刺激过强,细胞或器官的机能或反应能力减弱。”
实际上,关于“疲劳”的解释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社会学家认为,疲劳是因体力、脑力消耗过多、运动过度、刺激过强等非病理原因引起的反应能力减弱、工作效率下降时的机体状态,也是长时间负荷过重而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具体表现为对工作、学习产生厌倦和抵触的情绪,对人对事冷漠无兴趣,感觉疲惫乏力等等。
医学科学家认为,疲劳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或者说是因为过度活动而造成暂时性机能降低时生理和心理状态的综合性变化。1982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化学术讨论会上正式将疲劳定义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这个定义有两个主要特点:①把人体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的程度;②有助于选择一些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摄氧量、输出功率等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或同时改变值都有可能作为指标来评定疲劳。
总之,所谓疲劳是指持久或过度劳动后引起机体不适和工作效率降低。无论从事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都可出现疲劳。重体力劳动是通过消耗人的大量能量造成体内环境偏酸而出现疲劳;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则会使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系统从兴奋状态转入抑制状态,使思维变得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出现疲劳状态。一般的疲劳,仅需安睡一夜即可完全恢复。然而,长期过度疲劳则易引起慢性疲劳(综合征)。
由此可见,我们对于疲劳,尤其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切不可掉以轻心。的确,我们不能说疲劳(综合征)像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那样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但专家们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将严重影响我们的生命质量,并将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