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沙坪坝在没有改革开放时是怎么样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0:38:02
有没有哪位本地人知道沙区在没有改革时是什么样的,如果有图说明更好。
就是改革还没有开放后,三峡广场还没有修建时

和中国以前其他地方一样,破旧的房屋、脏烂的马路。

我比较怀念没修解放碑步行街的时候的解放碑。我还记得我在马路上排过队,领纪念品的。http://www.cqyu.com/cq/cq_photo/20080715/143059.htm
沙坪坝的转盘老照片。步行街的老照片确实没找到,因为现在的三峡广场,在当时没修广场的时候是一片狼藉。

沙区没改革,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时候,我自己认为就是沙区三峡广场还没修好时侯哈,
我当时还在那里读书,2001年5月时,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从重百下来到现在瀑布那里还是一条马路,而延伸过去的绿色广场还是一片荒地,前面是一面小门面挡道的,现在三峡那条瀑布直到陈家湾也是一条公路,什么商场都没有,现在想起,那个时候太落后了

是啊,那个时候太落后了,不过我喜欢

沙坪坝区在划入重庆市之前属巴县(今巴南区)。20世纪30年代初,沙坪坝隶属于四川巴县第一区,治所设于古镇磁器口(龙隐镇)。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大批学校、工厂、医疗机构迁入,沙坪坝从此人才荟萃,蜚声中外。1938年2月6日,重庆大学、四川教育学院、南开中学、重庆电力炼钢厂和由京沪平(北平)津等迁入该区的中央大学、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研究院博物院、北平师范大学劳作专修科、药学专科学校等科教文化机构及工业企业界、金融界发起创建重庆沙磁文化区。1939年划入重庆,设重庆市沙磁区,成为战时中国的文化区和重庆主要工业区。

1950年为重庆市第三区。1955年正式定名为重庆市沙坪坝区。1995年,将大坪、化龙桥,石桥铺和石桥镇划出,同时划入原巴县的青木关、陈家桥等九镇。

沙坪坝人文氛围浓厚。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无数军政界名人要人,文学、科学、艺术、教育、理论学术、经济等诸多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如冯玉祥、张治中、郭沫若、冰心、巴金、老舍、臧克家、张伯苓、李四光、马寅初、阳翰笙、徐悲鸿、傅抱石、丰子恺等名扬中外的泰斗人物云集沙坪坝区,沙坪坝成为国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