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此的看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6:29:08
老师想尽办法,学生们苦不堪言

老师其实忘记了教育的本质,所谓建国君民,教育为本,教者,所谓用语言和文字传授其礼数和仁义。育者,乃是使其成为品行能够在社会上立足之人。
如果一个老师连教育的本质都搞不清楚,只想着升学率,只想着去管教别人,那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因为身教胜于言教,如果老师能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处处都能起到一个表帅的作用,那学生们尽管再闹,再不听话,他也有面子,他也直到羞耻,他可能有一而再,但就不见得有再而三了。
百德孝为先,如果老师能够落实教学生礼数,孝道,先让学生成人,然后成才就不难了,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心是清澈的,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学生不听话,学生不信任老师,这是结果,那你有没有想过原因在哪里呢?其实原因就在与引导上有所欠缺,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如果孩子缺少正确的引导,很容易沾染不良的习气,这时候我们再拉他们回来就困难了,所以引导一定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效果才会好,你想想,如果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朋友有信,夫妇有别,君臣有义,这些最起码的社会道德和礼节如果孩子能够明白,那老师就不会没有办法,学生们也就根本没有苦不堪言,苦从何来?
对事物不明了,心生苦恼,试想一个孝敬父母的学生,其父母必定会很懂得礼数,因为有其父必有其子,那懂得礼数的父母必然会尊师重道,孩子的父母都如此尊敬老师,那孩子能不尊敬老师么?既便他不尊敬老师,但他也不敢对老师造次,所以说德行是教育首先要落实的东西,如果德行落实到位,那以后的东西就好办多了,你是否有这样一种体会,就是孝敬父母的孩子是非常懂礼貌,非常好教的。即使他犯了过错,也很容易悔改,就是说他很受教。
综上所述,你所说的老师想尽办法,学生苦不堪言,其实是恶习在作怪,是无知在作怪,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你所说的种种都是结果,有没有真正反省一下原因到底在哪里呢?在当今的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我们都被太多的事物所迷惑,其实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早就总结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如果还不明白,就去《弟子规》里面找一下失落的本善,找一下几千年来都一直在承传的伦常大道吧。这是祖先留下的智慧的结晶。

其实老师和学生的压力都很大,这是中国教育体制出了问题,老师和学生都是很辛苦的。老师的工资是不多的(有些吃外快的除外),当老师也要有点献身精神的,大家说的容易,自己去试试就知道了(我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