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以来两次主要的对外开放(时间、表现、影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2:31:27

一次是1840年清朝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实行所谓的“对外开放”政策.
影响
1.鸦片继续输入 白银大量外流
2.主权不再完整 体现在司法和领土
3.中国从商品输出国在不平等条约的制约下逐渐转变为输入国
4.中国技术条件 资本 相比列强 差上很多 同时也为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5.中国政府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不惜牺牲国家利益换取 片刻苟安 从主观上来说并没有改革策略及方针
6.中国的政治体制 无法适应 世界资本主义潮流

1979年至今对外开放

【基本内容】

※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发展出口贸易
※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适用的先进技术
※ 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特别是更加积极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兴办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与外商独资企业
※ 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
※ 发展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与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
※ 设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以带动内地开放

影响
1、向全世界表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腾飞。
2、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宝贵的经验。
3、对歇制美国的霸权主义起了很大作用。
4、为全世界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和廉价劳动力。
5、改善了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的生活,对世界的稳定发展作用巨大。

两次对外开放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
1、第一次是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强行迫使中国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第二次则是中国政府主动打开国门,是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形成的开放,所谓改革开放。
2、第一次开放时,清政府经济基础薄弱,商品不发达,几乎不存在完整的工业体系,不可能在开放的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只能是西方商品大肆进入中国、冲击中国的传统生产行业;第二次时,新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国际贸易中有自己的优势。
3、第一次开放,进入的纯粹是商品,也就是西方国家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的目的就是大量倾销商品;第二次不但使进口商品丰富了,而且还伴随着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模式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