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唐雎不辱使命》,说说唐雎说话技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4:11:52

唐雎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一是“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
  二是“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上。
  三是“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上。
  总之,在这场斗争中,唐雎的说话技巧是十分高明的。他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从而震慑论敌,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题目为后人所加。公元前225年,即秦始皇二十二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最终折服秦王,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唐雎完成使命的经过。文章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人胜;人物形象生动,秦王的色厉内荏、前倨后恭,唐雎的不畏强暴、英勇沉着,都写得栩栩如生。

唐雎说话的 孝理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这一段表现唐雎用古人慎为看重的 孝 来应对秦王 表明自己坚定的立场 令秦王哑口无言从而勃然大怒

唐雎说话的 气节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这一段 唐雎否定秦王的回答再就秦王的答话点出“士之怒”这个要害,然后慷慨陈辞,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怀怒未发,休降于天”歌颂他们的壮举,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对方。 用三位壮士之怒而刺杀天子来应对秦王的威胁 反问并威胁秦王 并付之矣行动 表明自己的不屈气节 从而让秦王就只剩下 长跪而谢之

这是我的拙见 希望能帮到你

唐睢在整个对白过程中,没有什么外交辞令,但是不卑不亢,有理有利有节,整个过程,没有被秦王威胁,始终处于主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