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报告表示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9:19:08
白细胞 8.83
红细胞 4.64
血红细胞 145
红细胞压积 43.10
血小板 413 正常值为100-300
平均血小板体积 9
血小板压积 0.37 正常值为0.1-0.28
红细胞平均体积 92.90
平均血红蛋白量 31.30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336
中性细胞比率 56.50
淋巴细胞比率 30.20
单核细胞比率 9.50 正常值为3-8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 3.60
嗜碱性粒细胞比率 0.20
中性细胞数 4.98
淋巴细胞数 2.67
单核细胞 0.84 正常值为0.12-0.8
嗜酸性粒细胞 0.32
嗜碱性粒细胞 0.02
红细胞分布宽度 44.50
RDW-CV 13.3
血小板分布宽度 10.30
大型血小板比率 18.30

请问这些不正常值会表示什么啊?

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更容易感染HIV病毒,发生艾滋病。
  单核细胞比率高:这应该是三分类血球仪的检测结果,其实那个单核细胞应该是"中间细胞"才对.仪器根据被溶血素处理后的白细胞大小把白细胞分为:淋巴细胞(小细胞),单核细胞(中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大细胞).这个中间细胞通常包括: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其他一些不大不小的细胞.你应该做手工的白细胞分类看看有没有异常.说得轻松一点:通常是没什么问题的,你是正常人;说得严重一点:白细胞病的幼稚细胞通常也出现在单核细胞区域!所以你最好再检查一下.
  血小板:1)血小板(PLT)是由骨髓中成熟巨核的胞浆脱落而来,形态多样,大小不一致,易于粘附、聚集和破坏,在形成白色血小板栓,释放血小板因子,促进血凝和血块收缩等方面,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是研究止血和凝血障碍的重要指标之一。
  1.生理变化
  在运动、进餐后血小板升高,休息后可恢复。正常人每天血小板数有6--10%的波动,晨间较低,午后略高;春季低,冬季高。妇女月经期前后血小板会降低,经期第一天血小板可降低一半,后又逐渐升高。
  2.病理变化
  ①血小板增多
  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脾切除手术后、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②血小板减少
  常见于脾功能亢进、再生性贫血、放射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白血病、免疫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某些药物引起。
  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throbocythemia)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外周血血小板持续明显增多,功能也不正常,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殖。由于本病常有反复出血,故也名为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不高,多见40岁以上者。
  1.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约20%的患者,尤其年轻人起病时无症状,偶因验血或发现脾肿大而确诊。轻者仅有头昏、乏力;重者可有出血及血栓形成。出血常为自发性,可反复发作,约见于2/3的病倒,以胃肠道出血常见,也可有鼻衄、齿龈出血、血尿、皮肤粘膜瘀斑,但紫癜少见。血栓发生率较出血少。国内统计30%有动脉或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