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竹枝词 译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7:17:25
四首全部

其一: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其二: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中晚唐时期,国乐沦亡,外乐输入,在宫庭中是“太常雅乐,并用胡声”,在民间是“胡乐大盛于闾阎”。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胡夷之曲即外乐,里巷之曲即民歌。三峡民间情歌体的竹枝词,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走出峡江,步人大雅之堂。

在刘禹锡、白居易之后,文人们纷纷仿写竹枝词,从者日众。刘白之后,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杨万里,元代的杨维祯,明代的杨慎,清代王夫之、孔尚任、郑板桥等都曾写下过许多竹枝佳作。竹枝词经过历代文人推陈出新,从内容和体裁上都得到了新的发展。从前以抒情为主的旧竹枝,演变成以叙事、咏俗为主的新竹枝。三峡竹枝词这株峡江奇葩,在中华大地上灿烂开放,以至于后来须在竹枝词前冠以某地地名,如岭南竹枝词、台湾竹枝词等,以区别于其发源地的三峡竹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