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兵”字的起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4:43:17
如题,想知道一下“兵”是会意字吗,由来是什么,代表什么含义。谢谢各位。
“从廾持斤,并力之皃。” 什么意思?
“廾”读什么?

这就麻烦了,净是不认识的字,再翻字典再查。得出结果:

“隷”是“隶”的繁体字
“廾”音拱,意为双手捧物
“皃”通“貌”
又考虑到“斤”字的位置,就又在《说文解字》里查。结果:斫木也象形凡斤之属者皆从斤

“斫”本意是“用刀斧砍”,这里我们分析后认为应解释成“用刀斧砍过的”。

这样闲散翻译了整句:(斤是)被刀斧砍过的木头,(它是)象形字,只要是被刀斧砍过的木头都叫斤。
“兵”本意是指武器,后来慢慢演变为拿着武器的人。
那么再把“兵”的本意整理:是武器,也可解释为用力拿着被加工过的木头(也就是武器)的样子。
,“兵”是个会意字,从以廾(gǒng,表示两只手)持斤(表示斧头),本义为兵器(“短兵相接”之“兵”即用本义)

  兵16 《说文》:"械也,从廾持斤并力之貌."按许慎的观点,"兵"是会意字,但象物,本义是兵器.陈奇猷校释《吕氏春秋·侈乐》时认为:"兵"之原义为"持斤砍伐"."自兵"即自伐其性,自为灾害,故高诱注:"兵,灾也."《汉语大辞典》...

  廾

  gǒngㄍㄨㄥˇ

  ◎ 两手捧物。今作“拱”。

  ◎ 兵 bīng

  〈名〉

  (1)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 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 同本义 [arm;weapon]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