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镍矿刘沈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4:48:44
谁知道他的冶炼专利技术

湿法工艺

(1)氨浸法(Caron法)

湿法工艺处理氧化镍矿的工业始于上世纪40年代。最早采用的是氨浸工艺,即氧化镍矿经干燥和还原焙烧后进行多段常压氨浸出,其代表性的工厂是美国建设的古巴尼加罗镍厂。氨浸法处理氧化镍矿,其产品可以是镍盐、氨浸法处理工艺不适合处理含铜和含钴高的氧化镍矿以及硅镁镍烧结镍、镍粉、镍块等。型(新喀里多尼亚)的氧化镍矿,只适合于处理表层的红土矿,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氨浸工艺的发展。此外,氨浸工艺镍钴回收率偏低,全流程镍回收率仅为75~80%,钴约为40~50%。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四家工厂采用氨浸法处理氧化镍矿,而且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建设的,三十多年来没有一家新建工厂采用氨浸工艺。
(2)酸浸法

在250~270℃,4~5 MPa的高温高压条件下,用稀硫酸将镍、钴等有价金属和铁、铝矿物一起溶解,在随后的反应中,控制一定的pH值等条件,使铁、铝和硅等杂质元素水解进入渣中,镍、钴选择性进入溶液,从溶液中采用溶剂萃取、硫化沉淀等技术回收。

酸浸法工艺处理氧化镍矿的工业生产始于上世纪的50年代。当时代表性的工厂是古巴毛阿镍冶炼厂,它也是由美国设计建设的。酸浸工艺适合于处理低镁含量的氧化镍矿,矿石中镁含量过高会增加酸的消耗,提高操作成本,对工艺过程也会带来影响。如果矿石中的钴含量高,更适合采用酸浸工艺,不仅钴的浸出率比氨浸工艺高,而且由于钻的价值比镍高,使酸浸工艺的单位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虽然高压酸浸镍浸出率可达90%以上,但由于酸浸工艺也受到矿石条件的制约,目前世界上采用酸浸法处理氧化镍矿的工厂只有三家,且由于高温高压的处理条件对设备要求苛刻,运转均不十分正常。总体而言,酸浸工艺发展尚不成熟。

3.火湿法结合工艺

火法-湿法相结合的工艺处理氧化镍的工厂,目前世界上只有日本冶金(Nippon Yakim)公司的大江山冶炼厂(Oyama Smelter)。主要工艺过程为:原矿磨细与粉煤混合制团,团矿经干燥和高温还原焙烧,焙烧矿团再磨细,矿浆进行选矿(重选和磁选)分离得到镍铁合金产品。该工艺的最大特点是生产成本低,能耗中的85%能源由煤提供,吨矿耗煤160-180kg。而火法工艺电炉熔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