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5:49:1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封建社会历史最长的国家。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一个产生、确立、发展、繁荣、衰落的过程。明清时期就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怎样理解“衰落”呢?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证。

一、经济方面。经过明初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空前发展,促使了商品经济出现高度繁荣。在此基础上,若干手工业部门尤其是江南较为发达的丝织业部门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一些富有的商人购买织机开设“机房”,成为“机户”,他们雇佣“机工”为其劳作。“机户”开设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它与封建制度下的手工作坊有着本质的区别。封建手工作坊主一般不脱离劳动,帮工、学徒“衣食于主人”,与作坊主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而“机户”开设的手工工场是利用手中的资本雇佣“机工”劳动,靠剥削“机工”的剩余劳动为生。这种占有生产资料的“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而那些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计日受值”的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与“机工”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恰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本质的特征——雇佣关系。明朝中后期,在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到清代,这种萌芽有了缓慢发展,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手工工场有了增加,其规模也比明朝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同于封建制度下的人身依附关系,更不同于奴隶制度下的人身占有关系。尽管它在产生时是脆弱稚嫩的,并从一开始就受到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但由于它是新型的生产关系,表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正在走向衰落。预示历史发展的趋势,正日益瓦解着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正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反映。

二、政治方面。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是封建社会政治上的主要特点之一。到明清时期,这一特点更为突出。一方面,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空前加强。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废除了在中国沿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使君权相权合而为一。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立,标志中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加强对人民思想控制,竭力压制新兴的民主思想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排斥西方国家的先进文化。如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及闭关锁国政策。不难看出,明清时期封建制度已丧失自我调节推动社会发展的机能,为挽救这行将就木的旧制度,统治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