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国债为何不能控制通货膨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21:31:27
发国债吸收了社会资金,为什么不能减缓通货膨胀呢?
(粘贴大段材料恕不赋分)

发国债的资金量太少,对于整个货币流通来说微不足道,还不如动用央票、存款准备金,以及银行的窗口指导使其减少贷款;而且发国债是常态化操作,每年都在发,每年都有到期的国债兑换,经常是发新国债补旧国债,所以到去年末为止,中国的国债规模只有5万亿。同时,发国债针对的是老百姓和富裕的企业机构,而银行作为最大的货币储蓄池不起作用,它为了赚取更多利息收益依然可以放出更多货币流动性,贷更多的款出去。同样发国债募集来的资金用于投资或者支持其他社会方面,如教育、扶持落后地区等,往往会增加货币流动性。

通货膨胀的原因除了货币过剩外,还有就是成本推动,例如外部原材料如石油、粮食等,以及劳动力成本,如今年执行新的劳动合同法,造成整个物价螺旋上升,形成你推我涨的情况;当然在国外控制通货膨胀都是用利率,就是提高资金的使用价格;而在中国,处于市场化阶段,央行更多的是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其次是央票、窗口指导。

主要原因在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虽然国债吸收了大量闲置资金,但是你注意了,国债需要支付利息并且迟早到期流通,短期可以有效抑制通胀,长期则由货币总量决定。原因:1、大量贸易顺差,中央需要加印不少人民币应对;2、人民币对美圆升值引来不少热钱逗留在国内;3、生产成本提高被动涨价,而这具有一系列的传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