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围棋的棋子是如何定位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4:00:12
最近看了《围棋少年》,发现了一些问题。
《围棋少年》中,但凡涉及到落子的问题,通常出现“三三”、“入位”、“xiao位”、“wan位”等词眼,再加上一个围棋专业术语,构成了落子点的坐标,如“入位断”、“关位挤”。
同样是棋子的坐标,日式围棋却大大区别于中式围棋。
《棋魂》中,但凡涉及到落子的问题,直接采取“XX行,XX列”的定位方法,相较《围棋少年》中要方便得多。
以上是我的问题。

——————————————————————————————
以下是我的个人见解。
我总觉得,中国古代围棋的“棋子坐标”是由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加上韵母构成的:将纵坐标上依次标上声母,在横坐标上依次标上韵母,落子时根据棋子所在的位置分别读出声母与韵母,再加上走此棋所运用的战法,构成了“棋子定位”。
如:棋子下在“r行,u列”(r+u=入),落子目的是为截断敌子,于是称此着为“入位断”。
——————————————————————————————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推断,还请诸位了解中国古围棋的专家们赏个脸,帮我解了这个疑团。感激不尽。
我在《围棋少年》中听到了类似“ X位Y”(三个字)的说法,以及“三三”,没有“区域+数字”(如“平步三三”)的说法。

大家最好带图或者视频上来,我的理解和空间想象能力不是很好。

古代围棋最早没有成文的规则,不过是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开局前每方先在对角放上2个棋子(共4个),在每角的四4位。叫座子。
围棋最早的规则是数目法(从秦朝——明朝),到了明朝忽然改为数子法,原因不明(数子法估计与放座子有关,现在存最早的古谱都是唐代以后的,到唐代棋发展到空前的水平,可能当时发现先手的优势过于明显所以后来增加了座子,以限制先手的效力)。当时的围棋与现在的围棋最大区别为座子制度和还棋头:开局每方先在对角放上2个棋子(共4个),由白方先走没有贴目(181子算取胜)。不但如此,在最终计算胜负的时候每多一块棋要还对手一个子。

在古谱中,除"天元"外,分别以四个角为基础命名为"平,上,去,入"位,
以左上角开始为"平"位,顺时针10路,逆时针9路共90个点为"平"位区域,其他各点以此类推.
在表示具体方位时,可以称为"平位三三"等.

古代围棋黑白各放两字在对角星位,称为座子。所以古代星定式多,如有名的双飞燕、倚盖定式等。由于座子在对角位,所以往往导致激烈战斗。

古时候棋盘的坐标是右上角为”去”,右下为”入”,左下为”平”,左上为 ”上”。在“棋子坐标”时绝不是汉语拼音,因为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有的。
三三虽然听上起来是坐标,但其实已经转化为围棋术语了,和“星位”,“小目”一样代表棋盘上特定的位置。
“断”、“挤”都是围棋术语,是下棋时的具体手段并非“战法”。
《围棋少年》我没看过,但是据会下围棋的人说不是很好,里面对围棋的描述不是很正确。所以您看看就算了,估计里面很多东西不能穷究——说不定里面说的话不对。
《棋魂》我是看过几遍,我不想在内容上作什么比较,那是个人喜好的问题。但是里面关于棋的描写绝对是客观真实的,而且很严谨,毕竟有职业棋手作顾问。
如果您对这两部动谩感兴趣,可以试着学习围棋。

另外,其实古代有给每个点起名字,非常有趣雅致,名为四大景盘式,也称"四大景盘字"或"写盘式",为我国古代曾经广泛采用的一种记谱的系统,按棋局入`平`上`去四隅填入春\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