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泡桐丛枝病怎么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2:01:26

泡桐丛枝病,群众称为“凤凰窝”、“扫帚病”,它是一种由类菌原体(MLO)引起的侵染性病害,苗木、幼树、大树都可发病,感病后幼树可致死,大树则生长发育缓慢,材积减少,并降低经济出材率和出材等级。由于生产上大量采用无性繁殖育苗,引起泡桐丛枝病迅速蔓延。近年来该病在菏泽市发生呈上升趋势,据调查,平均发病株率达50%,重者达80%,部分严重地块高达100%,直接影响泡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挥,严重制约着泡桐产业的发展。

  该病属世界性技术难题,目前尚无根治的办法。“春环剥,秋修枝”是山东省林科院多年的研究成果。其原理是,泡桐丛枝病病原体在寄主体内存在着季节性运行的迹象,其总的趋势是秋季随树液主流经韧皮部向根部回流,累积在根部过冬;春季又随树液主流通过木质部向树体上部回升致病。所谓“秋修枝”就是秋末当年发病停止后,树液主流向根部回流之前,病原体基本上都集中在病丛枝处,这时将病丛枝修掉,病原体则随同病枝一起被除掉。修除病枝的最佳时间,一般在秋分前后各10天。根据菏泽市试验结果,应用此种方法,治愈率可达87.2%,因此秋分修除病枝不失为防治泡桐丛枝病行之有效的措施。

  目前“秋分”将至,除治泡桐丛枝病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今年的防治最佳期为9月13日—10月3日,各县区要搞好思想发动,把丛枝病防治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解决防治与农忙的矛盾,大力开展防治突击活动。组织形式应本着“谁的树,谁受益,谁防治” 的原则,开展群防群治,也可组织专业队防治。要严格掌握操作技术,确保防治质量。修枝部位要根据病枝在树体上的发生部位、危害程度、着生角度、生长势来决定。发生在大枝顶端、树冠外围,着生角度较大,长势中庸的,应在距离病丛枝下沿1米以上处修除;如病丛枝发生树冠内膛中部,应在着生病枝基部修除;对于生长势较强,枝角较小或较为粗大的直立枝和徒长枝上发病的,应在大枝基部修除。刀口、锯口要平滑,以利于伤口愈合。对于发病严重的幼龄树,要整株拔除,清除病源,防止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