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情若在长久时,有岂在朝朝暮暮那首原诗是怎样写的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00:15:26

《鹊桥仙》

年代:宋
作者:秦观
体裁: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①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②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 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③忍顾:怎么忍心回顾。

【评解】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
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宋代婉约派词人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 属江苏省)人。十五岁时丧父,侍母家居,研习经史兵书。元丰八年(1085)登进士第,调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佑初(1086),苏轼以贤良方正荐少游于朝,除太学博士,后迁国史院编修官,预修《神宗实录》,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游苏轼之门,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初(1094)坐元佑党籍,出为杭州通判,复贬监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地。徽宗即位,迁臣内移,秦观被命复宣德郎,后于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
秦观少豪隽盛气,好大见奇,慷慨溢于文词。熙宁十年(1077)往谒苏轼于徐州,次年作《黄楼赋》,苏轼以为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自编诗文集十卷,苏轼作书荐于王安石,王安石称其有鲍、谢清新之致。屡得名师指点和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故其文学成就灿然可观。著有《淮海集》四十卷,又《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