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难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6:35:35
钢琴曲有具体的难度划分没有?如《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是什么难度?

“拉三”被称为“世界上最难演奏的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Rachmaninoffiano Concerto No. 3 in D minor, Op. 30) ,即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号OP30,作于1908—1909年,1910年11月28日由拉赫玛尼诺夫自己主奏钢琴首演,呈献给钢琴家约瑟夫·霍夫曼 (Josef Hofman,1876—1957)。而我们大多数人今天对这部协奏曲的认识大概源自于电影《shine》。第三钢琴协奏曲是始终围绕着电影故事情节的主题音乐。这是让人思考的音乐,这是鼓舞人奋进的音乐,这是上帝的音乐。当然这也是悲惨的过去,无奈的现实,美好的憧憬。
  “拉三”被称为“世界上最难演奏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真实生活中的戴维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教授西里尔·史密斯(Cyril Smith),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1909年11月,拉赫马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首演时,也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以比喻其庞大与沉重。从各方面看来“拉三”都是作曲家的代表作“拉二”(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延伸,但前者的演奏难度显然大大超过了后者。
  全曲共3个乐章:
  1.不太快的快板,D小调,自由的奏鸣曲式。弦乐与低 音管前引后,钢琴立即以八度音程表现第一主题,移到乐队后,钢琴做装饰。单簧管和圆号出现新的动机,形成第二主题素材要素。插入钢琴华彩后,第一主题再出现于乐队,平静之后钢琴右手在左手分散和弦之上呈示第二主题。扩大抒情性平静后进入发展部。发展部第一主题在各种调性中作变化,在更加活泼的部分用新要素作发展,然后进入极快的快板的华彩。再现部极似华彩之后的终结部。
  2.间奏曲,慢板,A大调, 变奏曲式,三段体。第一段在弦乐暗示下,由双簧管表现出主题,钢琴以三连音构成的狂想曲型乐念加入,转为降D大调,主题作浪漫处理。中段为“更加活泼”,钢琴左手展开半音阶型的滑奏,右手为强有力的和弦,单簧管、低音管奏第一乐章第一主题衍生出的旋律。转为慢板后,钢琴配合半音阶性音型如歌的旋律。然后钢琴以厚重和弦奏稍快的主题,与钢琴发展成雄壮的乐念,钢琴奏华丽乐段,趋于平静后,钢琴才以华彩终结。
  3.终乐章,D小调,奏鸣曲式。在乐队进行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