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 地震发生的原因以及防范措施 的探究活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2:09:23
1.提出背景
2.目的与意义
3.主要内容
4.活动感想
5.研究过程与方法
6.研究成果摘要
7.自我评价
8.小组评价
9.指导老师评价

1.背景可以说说地震的背景知识,就是教材上那点东西
2.目的与意义可以结合这次四川地震来说
3.主要活动我觉得可以用这么几个方面。其一是可以让学生找相关的图片、制作FLASH等等。可以自制一些教具学具进行地震成因的探讨。还有一个就是可以让学生讨论地震中的逃生方法,还有就是可以做一些小试验来探讨地震的破坏作用以及如何防范(例如用木块,石块自制房屋模型,可以探讨横波和纵波的破坏性比较,材料的直接堆积、材料间加黏合剂、材料间加铁丝骨架来探讨不同建筑类型的抗震程度,利用模型在模拟地震下的倒塌可以看出大开间与小开间房屋哪个适合避难等等。)总之充分利用资源,多进行趣味试验,多让学生搜集网络资料。甚至可以探讨一些地震的规律性等前沿问题,但这里老师需要引导,只是探讨,不要让学生认为是真理。

4.指导情况就是老师在整个活动中的引导,比如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评点,对一些试验进行提示和指导等等

感想评价之类的都是探究性学习之后的事情

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第一,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第二,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第三,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三是浅源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一次地震

不止一个烈度

震级和烈度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止一个。

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为弱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5级的地震为有感地震;震级大于5级小于6级的地震为中强震;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为强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地震为巨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