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道初三关于惯性的问题。请指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6:30:33
在光滑桌面上铺有薄桌布,桌布上防止盛有水的被子,当猛地将桌布从桌面沿水平方向拉走时,杯子因惯性而保持原来的状态,所以杯子不会随桌布的运动而运动。但为什么要“猛地拉走桌布“呢?
如果杯子没水,依然猛地将桌布从桌面沿水平方向拉走,杯子还会保持静止状态吗?

请高手指点
谢谢

之所以要猛地拉走桌布是为了使得桌布的运动状态快速改变而杯子的运动状态还来不及改变的时候桌布已经被拉走了。如果慢慢拉或者拉的较慢,杯子的运动状态改变能跟得上桌布的状态改变(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杯子就不容易保持静止了。
之所以要装水是为了增大“杯子”的总质量,从而增大它的惯性,是实验更容易成功。原则上不装水也没有关系,只要抽桌布的速度够快实验也能成功,但相对较难而已。

这个问题说的是惯性。。物体惯性的产生就要有一定的速度。。。如果你慢慢的拉桌布,那杯子不就给你拉走了。。。你主要还是没有深刻的了解惯性的定义。

惯性原理可以表述为:一个不受任何外力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惯性原理是伽利略在1632年出版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书中发表的,它是作为捍卫日心说的基本论点而提出来的。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保持物体以均速运动的是力的持久作用。但是伽利略的实验结果证明物体在引力的持久影响下并不以匀速运动,而是相反地每次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在速度上就有所增加。物体在任何一点上都继续保有其速度并且被引力加剧。如果引力能够截断,物体将仍旧以它在那一点上所获得的速度继续运动下去。伽利略在金属球在斜面滚动的实验中观察到,金属球以匀速继续滚过一片光滑的平桌面。从以上这些观察结果就得到了惯性原理。这个原理阐明物体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
伽利略的惯性原理是近代科学的起点,它摧毁了反对哥白尼的所谓缺乏地球运动的直接证据的借口。
而被现代社会所普遍认知的惯性原理,来自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Mathmatical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 1687),定义如下:
所有物体都将一直处于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出现施加其上的力改变它的运动状态为止。
牛顿的惯性原理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之一,并且对惯性原理的理解也随着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而出现了改变。

对于惯性认识的一个重要进展是惯性与能量的关系。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 对论,这是一个崭新的物理理论,它统一了力学理论和电磁学理论,带来了时空观的根本变革。爱因斯坦随后证明质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