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时,以李鸿章、琦善等为代表的“主和派”为什么主张与英国求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4:37:06
鸦片战争时,以李鸿章、琦善等为代表的“主和派”为什么主张与英国求和?(请说出两点以上的理由)

当时的中国尚不知英国国情如何,还有就是打下去对大清的消耗是很大的,大清的主和大臣不想冒险.而且,英国人没有威胁到清的统治,使朝廷对战争的决策更倾向于主和,大清和列强开战,往往总会先想和的.所以他们主张向英国求和.
还有,李鸿章是在镇压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时才逐渐登上历史舞台的,当时两次鸦片战争已过,所以李鸿章不可能出现在鸦片战争时期的.

李鸿章确实是清朝的替罪羊,要是没有李鸿章的谈判,赔得会更多.

第一李鸿章、琦善等人本来就是软弱派的代表
第二英国船奸炮厉,当时的中国的确不可能打赢英国
第三能从中得利

第一,李鸿章和鸦片战争没有半点关系
第二,不要用老眼光看待李鸿章,不要以为他是卖国贼。在清末,没有李鸿章,就没有如火如荼的洋务运动,没有李鸿章,就没有所谓的同光中兴,没有李鸿章,清朝要受更深的耻辱。李鸿章这个人,如果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辩证的看待,他还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人。只可惜,在当时条件下,没有哪个人能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这是历史的悲哀。

打不过,你还敢硬打?

这是明智的,就像抗日战争初期,老蒋一直下不抵抗命令。

有人说,老蒋畏战,其实老蒋知道,正面拼不过。

所以,直到美国对日宣战,才在正面战场上交战的

1 求和这个问题其实是道光皇帝的意思,道光皇帝本来就是一个摇摆不定的皇帝,林则徐禁烟时他是禁烟派,而鸦片战争打响后清廷分2派,1派是穆彰阿的议和派,1派是王鼎的主战派,而道光皇帝由于对英国的无知以及害怕威胁到自己的通知转而倾向于议和,以至于王鼎“尸谏”都未能奏效

晕!什么跟什么,关李鸿章什么事!别冤得就冤,请主意李鸿章生卒1823.2.15~1901.11.7!
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1860年鸦片战争结束,李才37岁!那时他在打太平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