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哪本书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7 11:10:21

中国文化认为:有一个创始人、有崇拜对象为“宗”;有一群追随者,有一定的祭祀仪式为“教”;西方文化的宗教religion是从拉丁词“re”和“legere”演变来的,意思是“再”和“聚集”,就是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发展到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为了这一信仰而到了不畏生死的地步。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文中,宗教这个词,与英文的religous beliefs的含义本来并不对等。本来在中文中的宗教,是佛教的术语,并不是现在的内涵和外延。比如历史上,中国的道教,即不用这个名词来称呼。宗教这个词用来泛指所有宗教信仰乃是由翻译造成的词义变化。宗教这个词作为佛教专门术语的含义,即自证为宗、化他名教反而被忘却了。

宗教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哪本书上?

呵呵,宗教这个词,是中文字,你要问的是中文字,还是他的本源文字呢?

“宗教”一词才最先见于佛教,如《续传灯录》中:“吾住山久,无补宗教,敢以院事累君。”

“宗”是指“宗门”:专指以心传心之禅宗;(禅宗也叫“教外别传”-----教外另传之法。)
“教”是指“教下”:是指释迦牟尼佛言教之下的一切理论和方法。
简单来说:“自证为宗、化他名教”。
除了禅宗,其他都是教下。禅宗的“明心见性”就是“自证”(与小乘的“自度”不同)。

《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如是说:
“直指人心之法,令人亲见本来面目。后世名之曰宗。是以宗之悟解为目,教之修持为足。非目则无由见道,非足则不能到家。宗家之教,即机锋转语,扬拳竖拂,或语或默,种种作用,皆悉就彼来机,指归向上。真谛则一法不立,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也。俗谛则无法不备,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也。教则真俗并阐,而多就俗说。宗则即俗说真,而扫除俗相。须知真俗同体,并非二物。”

以上述溯源而论,可以说:“佛教不是宗教”。西方文化传入之后,因翻译西文“Religion”而用“宗教”二字表达;Religio一词在拉丁语的原意应为人对神圣的信仰、义务和崇拜。而佛教是信、解、行、证“佛的教诲”,不是人对佛的“信仰、义务和崇拜”。

其实,现代汉语的很多词汇,其来源都是佛教典籍。《佛学大词典》中收集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