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晚明”界线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9:08:51
中晚明:自成化元年(1465)至崇祯末年(1644)。请问此时间的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请历史方面的方家指教!高分回谢!

1457年“南宫复辟”开始到1581年推行“一条鞭税”法为中期,1582年-1644年晚期,

?可否参照汤纲 南炳文《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分别以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和万历九年(1581年)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断限,划分为前中后三个历史时期?不知道目前有几种不同意见?应该按照谁的划分为依据?(写论文用的)哪位高人知道请指点,先谢谢了

事实上我觉得没必要定义的这么准确~因为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在明代都没有很明显的时期的变化~

如果要分我倒是觉得从仁宗开始即位就应该算做明代中期,因为仁宗改变了成祖时代的那种外向型发展政策,逐渐使国家进入长时间的平稳期,按照通俗的历史说法叫开始守成.如果从政治制度上看,天顺朝是明代政治制度开始完善的时期,也可以作为中期的开端.现在的历史学家喜欢把土木之变看作断代的标准,尤其是有从土木之变开始明王朝由盛转衰的说法,事实上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太恰当.土木之变虽然一度造成明帝国危机,但是在危机过后,明朝还是依照着之前走的路继续走下去的,尤其是夺门之变使的英宗上台,土木之变对历史产生的影响小了很多.倒不如仁宗对成祖的政策性转折来的影响大,所以我更倾向于划在仁宗即位开始.

至于中期和晚期的交点,我觉得划在魏忠贤执政的时候开始,他的出现导致了文官政治的崩溃,对明王朝的政治制度影响巨大.划在万历九年实在缺乏说服性,一条鞭法并没能完全推行,他并没有改变国家的发展轨迹,尤其是不久张居正就死了.在万历执政的48年里,虽然国家在下滑,但是下滑的速度是平稳的,这和整个明朝中期的发展轨迹是相符合的.但是魏上台之后,使的一直以来明朝政府的各项制度变化巨大,明朝的下滑速度急剧增大.而崇祯上台后也没能恢复到万历的政治制度,所以把这个时代称为明朝晚期我觉得比较合适~

本来认为是从土木堡之变作为划分的,明三大营全军覆没,但是后来的北京保卫战及8年后的夺门之变,明英宗还没有去世,直到成化即位,明朝开始一步一步的衰落.以前的皇帝不管怎样都是创业守业的职责,可是从成化之后(除了明孝宗的那18年)其他的皇帝无非是不理朝政(明武宗,明神宗,明神宗后20年),太窝囊被人管(明穆宗,明神宗前20年),没作为的(明宪宗)放着诺大的国家让大臣太监女人管!全都是败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