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IBM公司开发出来的"深蓝"将会是机器人的里程碑,你们怎样认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8:39:24
一直我认为终结者电视里的电影是完全骗人的.
但认识97年IBM开发出的深蓝,我改变了想法

IBM公司将“深蓝”与棋王卡斯帕罗夫作了有趣的对比——身高:卡斯帕罗夫5英尺10英寸,“深蓝”6英尺5英寸;体重:卡斯帕罗夫176磅,“深蓝”1.4吨;年龄:卡斯帕罗夫34岁,“深蓝”4岁;每秒行棋速度:卡斯帕罗夫2步,“深蓝”2亿步。

身高与体重没关系.电脑刚出来的时候,有几层楼那么高.到现在世界上最超薄的笔记本.

----------
关键在于IBM评价的最后一句.一个2步,一个2亿步.(也许当CPU与内存,主板性能逐渐加强,速度也许又会继续提升.

机器人赢了.胜了世界上最顶级的棋手.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人类的小孩刚出生,如果你把扔到狼窝,会变成狼人.就算他30岁了,他的智商和婴儿一样.
并不是人类天生就会有思维.
机器人也同样.并不是天生就会有思维.
机器人并不比人不傻.人类每秒2步.他2亿步.人类想的答案,在他眼里根本就是....你想1种方法,他可能想了几亿种尝试的办法.人类无法想像.人类根本不能按自己的思维去想计算机.应该按计算机的思维去想机器人 .
人们现在会回答:不会有机器人.是因为他们第一反应,是人自身的反应.
他无法想像.我象棋中走1步.你怎么可能走1亿步?你开玩笑是吗?

你们觉得呢?
我是程序员.如果你能理解多线程编程一点.
你会发现1毫秒钟计算机会执行多少次.
1秒=1000毫秒.而且这种速度却和电脑配置成正比,配置越高,运行越快
我并不是无厘头天马行空般乱想.

当逻辑大师是婴儿时,并没逻辑能力(逻辑能力并非天生就有).逻辑能力完全是靠他几十年的人生经验积累.而判断出哪种最有效,哪怕这最有效,也是从数百次得出的.
徐话台上1分钟,台下10年功.这并无道理.
台上是世界上顶级高手,好像很叼的.思维很牛.但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天生,而是努力而来.

机器人难道不可以慢慢积累,而得出最优的办法

当时深蓝赢卡斯帕罗夫,有一群特级大师和一群程序编写员一边下一边调试深蓝,这可以说赢卡斯帕罗夫不仅仅是深蓝,那一群特级大师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深蓝一赢就被拆解开来送入了博物馆(为了不让卡斯帕罗夫报仇)。平常下棋时,每一个人还不是百战百胜呢。偶尔输一下很正常(在这之前卡斯帕罗夫也赢过深蓝)深蓝就赢了一次就大吹大擂的而且不再下了实在是胜之不武,但该颁奖时卡斯帕罗夫还是得到了掌声,深蓝后的一群特级大师和程序编写员遭遇冷场。
算那么多没用,卡斯帕罗夫站在巨人的肩头,几百年的先贤会告诉卡斯帕罗夫怎么下对(除非卡斯帕罗夫没背过棋谱)。下棋时变化是多,但棋感好的人会很快找到好的走法。
人下棋不会考虑没用的棋,例如下中国象棋没人会下考虑第一步上老将,而电脑,没有人教它,它会算上几万步来打发时间。

这根本没法比。
计算机采用的是和人完全不同的思维方法,它完全靠搜索,也就是一步一步来试,看走哪步最好。它是机器,当然比人“试”得快。但它一步一步来试的方法未免有些太笨了点。象棋大师是靠逻辑思维判断,是靠经验与创造。机器的运算速度(也就是“试”的速度)总是比人快的,而且理所当然会越来越快。由此看来,虽然计算机下赢了象棋大师,但它还是远远比不上人的智慧。这根本没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