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扎依采夫规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6:17:26
所谓的扎依采夫规则,所有网络上的资源都很简单的一笔带过,即氢是从含碳少的氢上消去。但这些都太过于简单,希望达人帮忙。能不能说详细一点。

当卤烃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β碳原子时,卤烃的消除反应产物就不只一种。如2-卤丁烷在碱性条件下的消除反应就可能生成两种烯烃:1-丁烯和2-丁烯.

实验证明,2-丁烯为主要产物。1875年俄国化学家扎依采夫(A·3айцеъ)观察了许多这种类型的反应后得出一个经验规则。即:当有不同的消除取向时,形成的烯烃是氢从含氢较少的碳上消除。这就是扎依采夫规则。扎依采夫规则用来预测消除反应的生成物很有用处。这个规则的理论解释有两个要点:一是过渡态的活化能E活化,二是生成烯烃的稳定性。
对于E1反应,尽管反应速率决定于正碳离子的生成这一步,但第二步却是决定反应取向的。过渡态的能量越低,反应越容易进行。在由过渡态发展为烯烃时,形成的烯烃越稳定,E活化就越小。对于E2反应,新键的形成和碳氢键的断裂是同时发生的。同样,过渡态的活化能越小,越有利于双键的形成。无论是E1或E2反应,形成的烯烃的稳定性决定了消除反应的方向。越是稳定的烯烃越容易形成。形成的双键上取代基越多,烯烃越稳定。从超共轭效应也可解释。在上述例子中,1-丁烯只有2个σ,π-超共轭使双键趋于稳定,而2-丁烯却有6个σ,π-超共轭。因此,形成的2-丁烯占有绝对优势。如2-碘丁烷在二甲亚砜溶剂条件下用乙醇钠反应,生成83%的2-丁烯,而仅有17的1-丁烯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