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上朝的臣子手里为什么拿着白色的板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2 18:41:44
这几天看古代电视剧 东方朔 。突然想到 古代宫里上朝的臣子手里为什么拿着白色的板子? 那是个什么板子

叫笏(hu)板,是上朝的时候记事的,就是自己要上奏哪些东西怕忘了。
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从上可以得知 既然《礼记》中已有记载 那么玉笏板出现的年代应该早于春秋时期,估计在在商周时期已有使用。

另外,还用来在说话时放在脸前,挡住自己的脸,表示自己的谦逊卑微,天颜不可直面。
http://tieba.baidu.com/f?kz=302468447

那是笏(hù),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

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

两晋以后,纸张普及,笏成为一种礼节性用品,料质也由竹木上升为玉或象牙,但不是每一位官员都有资格用玉笏或象牙笏。唐代武德四年以后,规定五品官以上才能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笏,对笏的形状也有规定,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后直。五品以上,前拙后屈,后又改为上圆下方。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的官员不执笏。

而从清朝开始,因为礼节和习俗的不同,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对的,那块板子叫做“笏”,是象牙或木头的做成的。主要用来记录一些上朝时的事项,避免忘记,相当于于今天的备忘录。

最简洁的答案:最初是因为大臣上凑的事情过多,怕忘记,所以写在笏上,在早朝时可以提醒自己上凑的内容

那块板子的名称叫做“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