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奥运开幕式中的巨幅画卷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0:22:53
开始以为那只是一幕巨大的投影,后来才知道那应该是一个LED显示屏。问题有:(1)这是真的LED显示屏吗?(2)如此巨大还有可以“卷”起来是一种新技术吗?(3)奥运会过后这幅画卷将会如何处理?
如果不是LED显示屏那是什么东西?

画卷是事先全部、全面积铺在地下的,是发光二极管阵列,与普通显示屏幕没有差别,有许多高亮度的不同发光颜色的发光管,用普通三极管驱动,用通用集成电路寄存,读出,是1980年公开的现有成熟技术。画卷是全部铺在地下,画轴的转动到位置,地面才增加显示两边内侧新增加的展开部分,结果是虚拟的展开,而不是画卷实体展开,画轴是固定直径的!在画轴旋转过程中,画轴没有拉出物质。画卷本身也是显示屏幕,都在计算机控制下,人工不断同步操作(这与灯光师、音响师、DJ的实时操作类似)实现图像流动效果。关键是要有足够的资金。
如同画轴是旋转的,就要求地面的显示平面要有位置绝对编码器。画轴要有旋转角度编码器,而且是绝对编码方式输出,才能实现同步。
而画轴位移编码器首先要与地面显示屏的物理位置锁定,才能保证同步。
而且要求产生绝对地球坐标系的编码,断电能保持记忆,对于每个画轴在平移过程中的斜移动要能判别,这就要在每个画轴两边安置位置传感器、编码器,这样大尺寸的位置传感器、编码器没有现成进口,可以自己制造,这是高可靠性的必定要求,也是国家工业基础的体现。
如果地面发光阵列恒速展开发光,画轴就要人工调节展开速度(例如古老的直流电动机励磁调速,现代的交流电机变频调速);画轴恒速拉开,地面发光阵列就要用类似调光台、合成器、效果器、调音台滚轮来调节和变换展开速度。
在这次的表演中,上面的两者都没有物理位置编码器,所以,为了简化同步要求,画轴最后是水平拉开的,人工调节拉开速度与地面显示平面向两边扩展显示的进度。
更具体地说,是画轴与地下发光阵列的接触切线是左右两条,两条切线之间的发光阵列才能够发光和产生动态图像,这是标准的平面效果,不是三维显示。
两边的画轴并没有实体转动,只是其外表面的显示图像在流动,产生虚幻的转动虚拟视觉效果。如果要收藏、拍卖,要能整体无人自动演示全过程,而不是依靠众人在不同岗位的人工协调,去消除不断地、必然扩大的偏差。
击鼓和活字同步,是耳机、扬声器、显示屏综合提示、是现场实时指挥的结果,就当每个现场表演人员有一个专业的手机,事实上,国外有几千个用户独立信道的无线双工、双向实时无线传输系统,从对讲机、舞台无线麦克、集团无线电话都十分成熟,花钱去买就是了,各个频道都有,各种通信制式都有,现在也有许多通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