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一篇以“改革开放30周年,老少齐赞家乡巨变”的征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22:28:23
要1000字左右

高港,我可爱的家乡

  提起我的家乡高港,您或许并不陌生,它始置治于五代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1997年8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泰州市高港区。高港区南濒长江,北倚主城,是泰州市区的“南大门”,区位和交通优势得天独厚。这里土地肥沃,特产丰饶,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银杏之乡”,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自古以来,高港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科教发达,人才辈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具有悠久的人文优势。
  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感受颇深,阔别多年的故乡真是日新月异。一条巨龙似的宽阔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就从离家不远的地方穿过。看着一辆辆疾驰而过的小汽车,我不觉心潮澎湃。多年前我外出求学,还是父亲骑自行车用两个小时奔波三十多公里路送我到泰州的,如今公交车就经过村头,半小时就可抵达泰州。村里那座座装饰华美的小楼,让我更加浮想联翩,禁不住回想起辛酸的童年旧事。记得小时候我们家的生活极其简朴,衣服补丁打了又打,吃的也紧巴,印象中就是靠吃红薯窝窝玉米饼长大的。自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水稻亩产都在一千二百斤以上,小麦亩产由二三百斤逐渐涨到八九百斤,家里的粮食渐渐充裕起来,白面馍、大米饭常年取代了黑窝窝、玉米粥,日子才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也跟城里人一样,是过年和农忙时才放假回家几天。等家里的活计忙完,他们很快就一批批包车或乘火车奔向四面八方,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高速公路使他们与外地拉近了距离。与以往劳务输出“走出去”创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建区以来,家乡的工业发展也异常迅速,使这个滨江小城有了翻天覆地发展和进步,一批明星乡镇企业成为带动家乡经济发展的“龙头”。高港区委“一班人”发扬战天斗地、拼搏争先的精神,乘着沿江大开发的历史春风,带领高港人民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大打“全民二次创业”翻身仗,工业初步实现了由小规模、低水平向高起点、规模化、外向型发展的转变。2007年,高港建区十周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亿元,增长16.6%;完成财政总收入11.9亿元、一般预算收入4.38亿元,均增长18.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增长36.3%。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发展活力进一步迸发,发展载体进一步扩大。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和谐构建呈现新气象。
  家乡的每一个角落都刮着发展变化的春风。许庄街道马厂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