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建筑系和设计系的立构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9:31:40
???

教学目的:

1. 经由本课程之理论讲解,让学生得以对空间配置形态背后特有之内在组构语法有一较深入之了解。课程中经由
本“空间型构数位分析”(Space Syntax)之相关分析软体之操练,引导学生思考在一般设计方法之操作过程中本
分析工具可能扮演之重要功能。并进一步以国内外运用本分析方法从事设计辅助与议题研究之相关案例介绍,
诱导学生探索建筑设计与空间理论之相关议题,养成学生建立以研究分析导向为主之设计新思潮(Research
Based Design)。
2. 课程中透过国内外建筑作品之空间组构型态分析作业练习,辅导学生解析潜藏於表层空间型态背后之深层文化
观念(Spatial Configuration and Cultural Cognition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s),并经由跨年代与跨
地域之实证案例解析,让学生自己探索空间形式转化过程中之文化同质性与异质性,藉此培养其原创性研究之
乐趣。
3. 经由国内都市空间型态之解析作业练习,训练学生小组合作之配合与领导能力,诱导学生以小组讨论方式探讨
现有都市空间所存在之各项细部设计议题,期能训练学生利用本分析工具客观诊断现有都市空间组构型态与使
用行为间之各类问题(Urban Space Structure and Space-use Patterns)。并藉此训练学生小组合作以拟定
可能解决方案之学习过程。

主要内容:

1. 空间型构之理论基础:两基本解构观点-relative depth; relative choice
两基本解构元素-convex space; axial line

2. 空间配置形态之分解: 静态型构分解 → 相对深度图 → 静态型构便捷图
(convex breakup) (justified graph) (convex Rn map)

视觉强度分析图
(visual Rn map)

动态型构分解 → 相对深度图 → 动态型构便捷图
(axial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