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树与鲜花 此文超好 谁能告诉我是谁写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4:33:57
只知道是安徽的考题

朱玉峰

枯树与鲜花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郑板桥这副对联我好多年以前就很喜欢,只是朦朦胧胧的喜欢,或者说是潜意识的喜欢,但不知道从何处喜欢,近日细细品来,却发现她蕴含着更深的人生哲理。

思考之一:

三秋之枯树多象一位饱经风霜的老翁,简单、朴素、朴实无华,独立寒秋,傲立于天地之间,以从容的姿态去面对即将到来的严寒冬季,以刚强的身躯去迎接风霜雨雪的考验;二月的鲜花好比一位纯洁无瑕的少女,艳丽、夺目、光彩照人,独领风骚,招蜂引蝶,她的展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带来无限的生机。因此往往有更多的人倾向于二月的鲜花,喜欢她、观赏她、赞美她。而三秋之枯树可能会受到人的冷落、淡化和轻视。然而三秋之枯树与二月的鲜花实际上是一个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没有经历过寒冬的枯树,哪来的光彩夺目的二月之鲜花?

思考之二:

删繁就简、标新立异,就是淘汰放弃、推陈出新。人类社会、宇宙万物都是在不断的淘汰放弃、推陈出新。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正是此意。就像人走路一样,要想向前进一步,就必须毫不犹豫地放弃后面的一步,如果舍不得放弃,就会寸步难行。同样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一名教师,不放弃旧的思想,怎能有新的理念。不放弃小我,怎能得到大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也。一个国家的发展,一所学校的发展,一个人的发展都同样如此,因循守旧必然导致停滞不前,要想发展就必须勇敢地放弃、不断的超越。

思考之三:

“真善美”,何谓“真”?我的理解 “真”即“简”,越是真理越简单,越是真理越明了,正所谓“返璞归真”、“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菩提达摩从南印度来到中国,创立了禅宗,成为中国禅宗的初祖,就是基于一种简单的思维:“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删繁就简”应当成为人的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一种观念,应当成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生一世就应当化繁为简、删繁就简。不要把问题考虑得多么复杂,只有如此才能从从容容、轻轻松松的笑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