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牛棚杂忆》有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1:54:25
急 !!!

季... 的

读《牛棚杂忆》有感
《牛棚杂忆》写于1992年,但直到1998年才拿出来出版。据季羡林老先生自己说,因为此书涉及某些人物,某些事件。当然,季老还有些期盼,期盼何来?大家阅读原著,自然分晓。
《牛棚杂忆》是作者对其亲身经历的十年浩劫的一榜控诉檄文——季老被整的万念俱灰,生不如死,犹如人间地狱。这一天,他早早的准备了足以致命的安眠药片和药水,下定决心要“自绝于党和人民”,正当他动手自杀时,小将们破门而入,把他揪去开批斗会,这才得以苟且偷生,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人生。季老在本书自序之前,还有个祝词,原文如下:
这一本小书是用血换来的,
是和泪写成的。
我能够活着把它写出来,
是我毕生的最大幸福,
是我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
愿它带着我的祝福,
走向人间吧。
它带去的不是仇恨和报复,
而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见恶和善,丑和美。
照见绝望和希望,
它带去的是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的一片赤诚。
当年,我只是个孩子,年龄还小,虽目睹了这场全部的人间悲剧,但还只是个看戏的,懵懂中还不谙世事。60岁的人,那时正是闯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当年,季老受难之时是55岁,几十年过去了,老人写此书时“写着写着不禁怒从心上起,泪自眼中流,刺也来了,气儿也来了。我没办法,就这样吧,否则,我只能说慌了。”
季老写这部书的主旨不是要报复当事人,只是要后来人牢记这段血泪史,深刻反思十年浩劫的惨痛教训,让可爱的祖国再也不能悲剧重演了。巴金老生前也曾呼吁建立一座“纪念馆”,以史喻人。著名作家冯骥才有一部书《一百个人的十年》,图文并茂,也是一部了解触目惊心,令人发指的人间悲剧的真实写照。可以与季老的《牛棚杂忆》参照而读。
读过这两本书,你会更深刻的理解那两句名言——“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好了伤疤忘了疼”。我认为,不管你知识有多渊博,职务有多高,学的什么专业,历史,是应该学好的。好读书,读好书。季羡林大师的书,读过是会有感触,有收获的。

近日利用几个小时看完了季羡林的自传性质的作品《牛棚杂忆》。有少许感慨,并录其下。
季老是东方语言的权威,以三十五六岁就到北京大学任东语系的主任,任到二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