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什么意思??????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7:31:02

大至是万事求中和,万物才和谐,才能发展,这是《中庸》里的一句话,中心思想就是和

中和节,又称龙抬头、龙头节,亦称春龙节、青龙节。也是传说中黄帝诞辰的日子,炎黄子孙共同的节日。本来在二月一日,后将土地神生日纳入其中,故改为二月二日。
“中和节”这个名字始于唐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当时,德宗皇帝李适下诏,废除正月晦日之节而建“中和节”。《礼记·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是说“中和节”以后人们便要投入紧张的春耕了。武进民谚云:“二月二,葫芦茄子齐下地”,是说到此时令,各种瓜果蔬菜均需播种了。 传说在伏羲时代那个时候,就“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是,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达到中和者,天地各在其位,生生不息。万物各得其所,成长发育。志远,中正,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