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年与唐朝初年有哪些整顿吏治的措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3:11:42
是 整顿吏治 不是政治

宛先生答非所问~~
慕容忧若同学:我个人认为设刺史应该是汉武帝干的事,应该不属于西汉初年的吧,你看呢?

西汉的文景之治发生在西汉初年,刚刚统一之后的政权百废待兴,外有匈奴,内有生产的凋敝,所以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东汉的光武中兴是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削平群雄,统一中国,为稳定、巩固王朝统治,首先致力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厚予爵禄而禁止其干政;对诸侯王和外戚也予多方限制;行政体制,则仍置三公,事归台阁;减省地方官吏。其次,安定民生,恢复经济,主要措施有重行西汉初年三十税一旧制;遣散军队还乡务农;九次下诏释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兴修水利等等。其三,比较适当地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他本人也勤政节俭,遗诏薄葬。因此,在他统治期间,经济有明显的恢复,政治也相对稳定
唐太宗十分重视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选拔。唐太宗唯才是举,他不仅从亲人、旧人中筛选贤能,加以任用,而且还从疏人、新人甚至敌人中选出不少文武奇才,并大胆提拔,破格任用。在文臣武将之中,刚正不阿、敢于谏诤的魏征,早年当过道士,参加过瓦岗军,又系太子李建成旧臣,曾谋划过暗害唐太宗,唐太宗继位后丝毫不记前仇,委以重任;尉迟恭做过铁匠,又是降将,同样受到了重用。
同时唐太宗罢免了裴寂等保守官僚,起用了庶族地主的代表人物戴胄、刘洎、马周、李绩、张亮等,这些人大都是知识分子,熟悉历代兴亡的史实和封建思想家治国的道理,特别是许多人参加过农民军,对农民革命的伟大力量有所了解,处理政务比较接近实际。李世民还能通过选拔大批庶族地主的政治家进入最高统治集团,通过修《氏族志》和发展科举制度,抑制了士族地主势力,适应了庶族地主发展的历史趋势。李世民又以隋炀帝拒谏饰非为鉴,虚怀博纳,从谏如流;魏徵、刘洎、岑文本及马周等谏臣盈廷,多能面折廷争,提出了不少的中肯意见和批评,因此皇帝能够较好地实行“君道”,避免和纠正了许多错误。太宗善辨君子、小人,根据举贤任能的原则,用贤良,退奸佞,因而忠贤满朝,人才济济。如房玄龄、杜如晦是贞观朝的著名贤相,虞世南是一人兼数职的名臣。太宗举贤任能不避仇,以诚信待下,信赏必罚,调动臣下的积极性,政治生活十分正常。他又进一步严密了三省六部制,规定三省长官,尚书省的尚书仆射,中书省的中书令和门下省的侍中共掌宰相的职权。另外,又任命一些官员加以“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头衔为宰相,参加政事堂议事。宰相人数增多,可以集中多数意见,避免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