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余秋雨散文》的读后感 好一点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6:53:14

自 己 搜

余秋雨作品读后感

余秋雨先生的系列文化散文,具有“黄钟大吕之响与惊涛烈岸之势”,是文思酣畅时的尽情挥洒。他的散文,其本体是强大和恣肆的,它力求新的观念和审美取向,既要感悟人生,富于智慧,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具有生命的批判意识,对历史和现实有合乎今人的审视品位。

双休日,一杯清茶,一缕阳光,一本好书,便是我这个爱书人最惬意的天堂,若有一道甜点,便可以兼得精神和物质的鱼与熊掌,叹一声,人生若此,夫复何求。于是,或一目十行,或圈划品尝,弹指间,阳光成月影,书香胜饭香。
尤其看余先生的《文化苦旅》这部散文,文笔溪水四溢,跌宕漫涌:
在这部作品问世的几年时间里,作者“一直闷声不响的终日徜徉在那些文明的废墟上信题发挥,写自己的那些感觉和思索。作者觉得自己“如同一个深厚博大的心灵与苍茫旷远的历史和自然之间的对话”。
在当今的文坛上,读腻了太多的休闲文字特别是那些标榜为散文的精巧玲珑之作。因此,我们有理由召唤一种情怀更为慷慨豪迈的大散文。余先生的散文,正是这种俯仰天地古今的内在冲动和感悟,一种用动着激情和零星的智慧和思考。
读《文化苦旅》的字里行间,我仿佛跋涉在残阳废垒、西风古道之间,与一页页风干的历史对话时,我同时也承载着一个巨大的心灵情节:抚摩古老民族胴体上的伤痕,聆听对文明的惋叹,对生命的珍爱,对自然山水中理性精神的探求,汇聚成一种凛冽的忧患意识,这就是所谓的历史感悟吧。感悟是冥冥夜色中一星遥远的灯火,它若明若暗,时隐时现。一旦进了感悟的光圈,一切的框范都将风流云散,于是神游八极意气横陈,仿佛进入了音乐的华彩乐章。“你几乎要跳跃起来,去拥抱那近在咫尺的辉煌。
作者余秋雨先生作为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功成名就的学者,为了能更好的以一个西方艺术思想研究者的身份踏访我们祖先的脚印,在世纪之交(1999年9月27日),辞去了高校行政领导职务,毅然开始了寻访系列人类文明故地的千禧之旅。越野吉普车的车轮将要碾过整整十个国家的腹地,除了第一个国家希腊外,其他九个国家都存在着相当严重的行路安全问题。大量的地段不在政府的有效控制之内,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反政府武装、贩毒集团和多种土匪比比皆是。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小小的越野吉普车队就象几只蚂蚁在荒原上蠕动,任何一种不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