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以视地球为质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1:30:35
地球公转的时间是如何测定的?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时可以忽略地球大小从而视其为一个质点?

看成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对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产生影响,而且物体质量不能忽略。
地球半径:6357km 太阳与地球的平均半径:149600000km
相比较之下地球半径与太阳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差甚远……可以忽略。

至于公转周期我记得是这样测的:选取一颗距离很远的恒星(黄色圆点),当太阳(红色)、地球(蓝)在一条直线上时开始,直到又一次在一条直线上,这段时间就是公转周期。由于选取的恒星离得很远,这期间太阳、地球的运动可以忽略!!

图(图画得不好,不过应该清楚了):http://photo14.hexun.com/p/2008/0829/239483/b_B52F04E07F573ED46BC2E79A9BB8DED3.jpg
选取的恒星和太阳的距离必须很大很大,才能用上面的方法算。

距离很大,而且类似球体。所以可以看成点

相对于地球的运行轨道来说,地球的直径太小了

相对地球公转轨道半径来讲,地球实在是太小了,简单说,地球的大小,形状,等因素并不会影响公转,呵呵,你参考参考吧

因为你没必要考虑地球的形状
而且即使不把它当成质点,也要用两个天体的球心来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质点忽略了形状和大小,但是有质量.
把书上的定义看明白就行了....由此可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