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题,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8:09:01
1.比较陆生环境和水生环境的不同。
2.陆生动物适应陆生环境的形态结构,生理结构的特点有哪些?
3.陆生生物都有哪些种类?分别具有什么特征?
4.蚯蚓属于什么动物种类?它为什么生活在土壤深层?
5.家兔属于什么动物种类?它的形态结构,生理结构有什么特点?
6.造成大熊猫数量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保护动物数量和种类不减?

1、陆生环境:温差大,水分少、干燥;水生环境:温差小、水分多、湿润
2、陆生动物:具有较厚的表皮,或在表皮表面具有附属物,来阻止水分过度蒸发,并保证温度的相对稳定。
3、陆生生物种类多了,各个类群动物都有陆生种类。你可以看下书啊。
4、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生存在土壤中是因为其避光、土壤较地表温度、湿度稳定。
5、家兔是哺乳动物,结构特征可以参考哺乳动物的一半特征。
6、熊猫繁殖率低,种群数量少。保护对策是加强保护,禁止猎杀,保护生存环境

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
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羊膜卵的出现解决的陆地缺水的问题 使卵可以在稳定的环境中孵化
骨骼的进化 五趾型附肢的出现解决了陆地上行走的重力问题
通过肾脏的重吸收 保留水分
皮肤也有了角质层 保水
肺的出现解决了呼吸的问题 气体交换在体内 可以减少呼吸造成的水分散失
主要是解决气体交换介质的改变 浮力的消失 和水分的减少

书上的其实更符合你的要求,直接抄书啊!网上的东西有时候太深奥,不适合初中的要求。

1)陆生环境:温差大,水分少、干燥;水生环境:温差小、水分多、湿润
2)陆生动物:具有较厚的表皮,或在表皮表面具有附属物,来阻止水分过度蒸发,并保证温度的相对稳定。用肺呼吸。
3)爬行、飞行、哺乳。
4)腔肠动物。为了保持皮肤的水分。
5)家兔是哺乳动物
6)熊猫繁殖率低,种群数量少。保护对策是加强保护,禁止猎杀,保护生存环境。

1,水生环境有浮力,而陆地没有。
2,a陆地生活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都有支撑躯体的器官,以便完成奔跑,跳跃,行走等活动
b陆地生活的动物都有可以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