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1:08:04

刚考玩高考 题忘了!有空我再帮你查下!

2008全国高考语文1诗歌鉴赏题答案解析及指导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官。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 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
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②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拳”“退”。用“拳”字形象地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分析----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解析:1、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察学生对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鉴赏,也同属于对炼字的考查。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诗歌语言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此题干中的“十分传神”,自然是两句中的中心意象“鹭”“鸿”产生动作表现传神的词语,由此可以断定为是“拳”“退”二字。
第二问,“传神”,不但有用词上的传神,还应该有景物画面的传神。传神词语的好处,一定是形象生动的,所以要用上“形象生动”这个答题术语;答此类题要有针对性,还要逐层对“鹭”“鸿”进行简要分析,这要在通读全诗、体悟诗人的情感基础上加以分析。至于景物画面的传神,只能是动静结合的协调美了。
回答此题,审清题目很关键,“各有一个字”“传神”是考生必须看到的。
2、第二小题问的是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一题实际上考查的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根据诗的最后两句,考生应该可以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