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等污染物进入土壤后是怎样自净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8:23:24

土壤的自净过程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理作用

主要是日光、土壤温度、风力等因素的作用。日光可使土壤表层温度升高,再加上风 的作用,可使某些污染物挥发,能减少其在土壤中的含量。例如,六六六在旱田施用后, 主要靠挥发散失;氯苯灵等除草剂在高温条件下极易挥发,可迅速失去其活性。

(二)土壤的过滤作用和吸附作用

污染物通过土壤时,比孔隙大的固体颗粒被阻溜。土壤颗粒表面还具有很大的吸附作 用,能吸附溶于水中的气体、胶体微粒及其他物质,并将它们聚积或浓缩在土壤颗粒表面,逐渐形成一层胶质薄膜(生物膜),增强了土壤的吸附作用。

(三)化学作用

土壤中某些金属离子,可与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发生中和、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 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而降低其毒性。例如酸、碱可被中和,铜在碱性土壤中可生成难溶性的氢氧化铜,使铜的生物活性下降。

(四)生物化学作用

有机污染物在各种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的作用下,将复杂的有机物逐步无机化或腐殖质化而达到自净。

1、有机物的无机化

(1)含氮有机化合物的无机化:含氮有机物(蛋白质、氨基酸、硫氨、尿素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首先分解成氨或铵盐,称为氨化阶段。在氧气充足条件下,氨(铵盐)在亚硝酸菌作用下,被氧化成亚硝酸盐,并进一步在硝酸菌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称为硝化阶段。硝酸盐是蛋白质无机化的最终产物,表示土壤已达自净。

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蛋白质中的硫和磷也转化成硫醇、硫化氢及磷化氢,最终形成 硫酸盐及磷酸盐供植物吸收利用。

2)含硫和磷有机物的无机化: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它们分解迅速而彻底,最终转化为硫酸盐或磷酸盐而达到无机化。但在厌氧条件下,产生疏醇、硫化氢或磷化氢等。

脂肪在水解能力很强的细菌、真菌及放线菌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再分解为水 和二氧化碳。

有机物的无机化可在需氧和厌氧两种条件下进行。在需氧条件下自净过程迅速,氧化 完全,不产生恶臭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的腐败发酵过程时间长,并产生许多还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