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则无鱼 出自哪里 背景又是如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9:06:38

【成语】 水至清则无鱼

【发音】 shuǐ zhì qīng zé wú yú

【解释】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格了,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也说“水清无鱼” 。

【出处】《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后汉书·班固传》:“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宣荡佚简易。”

【出处】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背景:孔子的弟子子张问孔子关于入官的事情

大戴礼记
礼记是儒学的一本经典著作,其中的文章是孔子的学生以及战国时期儒学学者的作品。汉朝学者戴德将汉初刘向收集的130篇综合简化,一共得85篇,被称为“大戴礼记”,后来其弟子戴圣又将大戴礼记简化删除,得46篇,再加上《月令》、《明堂位》和《乐记》,一共49篇,被称为“小戴礼记”。大戴礼记后来失落了,小戴礼记就是今天的礼记。
汉代时孔壁出书,得古《礼》五十七篇,其中十七篇与《仪礼》相同,《奔丧》《投壶》见于另外四十篇中,礼家将其录于《礼记》之中,得以流传,而其余篇章,因为藏之秘府,世人难得一见,后来竟散逸不传,称为“逸《礼》”。
礼记不仅是一部描写规章制度的书,也是一部关于仁义道德的教科书。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出名;水不在乎深,有龙(居住)就能显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屋子,但好在屋子的主人品德高尚。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有学问的人,往来的没有没有学问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扰乱身心的华丽的乐声,没有使身体劳累的官府公文。(它好比)南阳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