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牌多,就是体育大国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1:37:22

奖牌大国≠体育大国(的五大理由)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取得16枚金牌、22枚银牌、16枚铜牌;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共获16枚金牌、22枚银牌、12枚铜牌;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获得28枚金牌、16枚银牌、15枚铜牌,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三;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获得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位居金牌榜第二……这一串奖牌数让国人振奋不已扬眉吐气;让世界刮目相看,刮起了“中国是体育大国”的旋风。这些说明我国的体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加快发展与和谐发展实现共振互进,彻底扭转了“东亚病夫”的形象。因此,在各方的艰辛努力下,2008年奥运会得以落户北京。正如见证新中国体育发展历程的何振梁老先生说的:“中国人百年的奥运梦就是中国百年的强国梦,在强国梦实现的过程中,这个奥运梦实现了!” 但是,当国外媒体大肆宣介“中国是体育大国”的大背景下,我们不妨冷静思考一下,“奖牌大国”真正代表“体育强国”吗?
  1、奥运会比赛项目毕竟只代表部分体育项目,特别是适宜竞技的项目。奖牌总数特别是金牌总数的多少只能衡量运动员在该竞技项目上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国民的体育水平和程度,但是不等于在所有竞技项目上的优势;
  2、奥运会毕竟只是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参与,更多只代表那部分人的体育竞技水平;
  3、从我国获得的奖牌和金牌的项目分布上看,更多集中在小球、射击、举重、跳水、体操等项目上(并且这些项目正受到各国的强力冲击),集体项目的优势不突出,如田径、篮球、足球,乃至排球(除了目前的女排)等比赛项目没有什么竞争优势;
  4、由于我国体育事业在建国前几乎是空白,建国后采取了政府单方面推动的做法,层层选拔运动员,各省(市)有相应的运动员名额及优势项目,群众参与较少(当前有所改观),个别优秀的运动员采取“重点拔苗”的做法(而这些大部分成为了后来各类比赛的奖牌得主),很难代表我国体育事业的平均水平。
  5、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在近几届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国民对体育事业有些不合实际的期望,认为“既然跻身了经济大国,体育大国也势在必得。”出现了功利化的倾向。
  对此,我们必须理性看待:“奖牌大国”更多是对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客观反映,也是我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