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史记》我有个问题不明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2:58:22
上网去查《荆轲刺秦王》的文言文原文,发现上面记载的是“秦武阳”,而百家讲坛上面所显示的似乎是“秦舞阳”,那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 秦武阳杀人的时候到底是多少岁呢?王立群教授说是十三岁,但网上找到的文言文的记载为什么是十二岁呢?

书籍的印刷是从唐宋时代才开始的吧?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代,是没有印刷的。
也就是说,《史记》这本书在开始的数百年里,一直是以人工抄写的方式在中国大地上流传。
这些抄书的人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职业。
既然是职业,那就有抄的认真不认真的区别。
既然是人工手抄,自然就有抄错、抄漏的时候——即使抄的人再小心也不能保证100%没错。
又因为抄的人不同,所以,各人出错的地方也未必相同,所以出现不同的版本。
而后来的人抄的书本身就是别人转抄的结果,不是原版,数百年的时间人们一转又一转的抄啊抄,转抄的过程中自然也就免不了各种出错的危险。
甚至有些后来的人一边抄书他一边就凭自己的判断“改正”书中的“错误”。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字“死”了,又出现了新字,人们的口语和书写变化了,古书里的许多文字语句,变得不能理解,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大学者出来给古书作注。
……
(这是专家要对古书做考证、校对,力图还原古书原貌的原因,也是人们读古书要讲究个版本的原因。)
总之,史记它流传的历史上曾被蹂躏折腾无数次,有小点异同,乃是正常情况。

我看过的书上写的都是秦舞阳,十三岁杀人,肯定是网上的资料搞错了.网上的文章错别字,或是小错误是很多的,你最好还是看书吧.

要找资料,去图书馆看中华书局的二十四史系列是比较可靠的,网上有时会把东西弄错,我找的资料就得重新对照才敢用。

以原文为准

古书上通假字很多,由其是秦汉之前的书,有很多甚至现在来看就是错别字,那时单字不如现在多,所以那个时期同音字的混用是很正常。假如你看《春秋左传》《史记》《尚书》《战国策》会发现类似的情况很多的,《荆轲刺秦王》这篇是出自《战国策》的,司马迁的《史记》上也有录,应该是参考了《战国策》。至于他的年龄问题,看战国策吧

你查的是错的那人叫“秦舞阳”,13岁开始杀人,不是12岁!史记上是这样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