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倒数第二个字念什么?这句话来自哪?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9:21:49
如题

(刍)chú<动>
⒈割草。吕不韦《吕氏春秋·处方》:“有刍水旁者,告齐侯者曰:‘水浅深易知。’”
⒉〈名〉①割草,打柴之人。刘开《问说》:“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②喂牲畜的草料。《吕氏春秋·首时》:“饥马盈厩,(口莫)然,未见刍也。”③食草的牲畜。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口欲穷刍豢之味。”
【刍豢】chú huàn 泛指牛羊犬之类的家畜。
【刍荛】chú ráo ①割草打柴的人;草野之人。
【刍议】chú yì 犹“刍言”。草野之人的言论。常用作谦辞。
【刍狗】 是古人祭神用的稻草狗
同“刍”

出自《老子》第五章,原文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曲,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为:

天地无所谓偏爱,对万物一视同仁,把万物看成是用刍草扎成的狗一样,却任凭它自生自灭;圣人也应该效法天地,无所偏爱,对百姓一视同仁,把百姓看成是用刍草扎成的狗一样,任凭他们自作自息。
天和地之间这么大的空间,不就像一个很大的风箱一样吗?中间虽然空虚但却是无穷无尽的,发动起来便可以衍生万物,且愈衍愈多。
政令越是繁多,失败的也就越快,不如持守虚静。

刍 chu
部首: 刀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05


(1)

chú
〈动〉
(2)
(象形兼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又(手)从草,表示以手取草。俗作刍。本义:割草)
(3)
同本义 [mow]
刍,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说文》。按,象断草包束以饮马牛者也。
七曰刍粖之式。――《周礼·太宰》
淫刍荛者。――《左传·昭公十三年》
禁刍牧采樵。――《左传·昭公六年》
刍莝养马。――《越绝书·外传本事》
(4)
又如:刍牧(割草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