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精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3:08:37
要很多

纯真质朴,刚强坚毅,无畏无憾,无产阶级忠诚卫士!

英勇善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机智聪明,爱国爱民,勇敢果断,不怕牺牲

狼牙山五壮士之一葛振林于近日在湖南衡阳逝世,引起全国人民的一片悼念之情。在新的上海市二期课改语文教材中,《狼牙山五壮士》被正式删除。除了上海的新教材,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课本也删除了《狼牙山五壮士》的内容。 语文教材专家对此的解释是,当初选择这篇文章是出于与时代接轨考虑;同样,把《狼牙山五壮士》从新课本中删除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3月24日《新京报》)

不能说专家的意见就没有道理。毕竟,历史总是在前进,那种烽火连天、血雨腥风的岁月对今天的孩子而言,已经遥远得如同传说了。让孩子们从这样的故事中去学习语言文字,确实会出现理解上的困难。

但是,英雄虽然产生于不同年代,为了真理而不懈奋斗甚至牺牲生命的内核却不会发生改变。这就是为什么岳飞、文天祥、林则徐这类更古老的英雄,其壮举今天依然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原因。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浴血奋斗的英雄故事,与今天刘翔等为国争光的英雄故事,其内涵可谓一脉相承。英雄不应该有古代现代之分。

当然,语文课不是思想教育课,更不是英雄故事课。语文课特别是小学语文课的首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因此,《狼牙山五壮士》退出小学语文课本,虽有几分遗憾,却也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理解和掌握英雄精神,绝不仅限于将英雄故事纳入语文教材一条途径。现在的问题是,当《狼牙山五壮士》以及越来越多的以革命英雄故事为素材的课文退出小学教材的时候,我们的革命传统教育如何跟上时代步伐。

不必讳言,放眼时下的中小学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式微是令人忧心的。《红色娘子军》被改编成了青春偶像剧,《林海雪原》也加入了“三角恋爱”的调料,“躲避崇高”成了时髦主题,戏说歪批成了流行手法,孩子们缺少崇高的理想和对历史英雄的崇拜。当然,把英雄故事编入中小学教材,通过强制灌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这种倾向。但从根本上说,这是整个思想教育方式革新的问题,而不是一篇课文所能承受的。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然而一个有英雄却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怜的民族”。让革命英雄精神代代相传,这对广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