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23:52:56
胚胎干细胞被称为“万能细胞”,能分化成各种不同的人体细胞,有望从根本上治疗多种现代疑难杂症。但一些宗教和政府组织以胚胎也是生命、破坏胚胎等于谋杀生命为由,反对干细胞技术的研究。道德层面的争议已经成为制约干细胞研究的瓶颈,科学与伦理再次成为对立的两方。

对以上这条新闻,怎样用辩证唯物主义来解释伦理与科技所带来的问题

先解决两个问题:

一、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工具,帮助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在这个工具下,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它能解决人类的各方面的需要(注意,不是万能的)。

二、什么是伦理?
伦理是使用工具的目的,代表的是对人类以及人类所处的环境的人文关怀。不同的目的,代表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其解决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好了,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科学与伦理的矛盾,其实这之间本身并没有矛盾,矛盾的不同伦理价值观。
研究干细胞为了什么?为了人类的利益。那么反对研究干细胞呢?还是为了人类的利益。
当这两种利益产生矛盾的时候,才会有价值取向上的冲突。于是矛盾出现了。

因此,当矛盾出现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的是,发生矛盾的双方是谁。把科学与伦理对立起来,其实找错了方向,误判了矛盾的双方。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干细胞研究的矛盾是两种伦理之间的矛盾,接下来,我们看,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焦点是干细胞形成的胚胎是否算是“人”,如果是,那么把培育十几天的胚胎丢掉,就相当于杀人了。如果不是,那么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于是,核心在于,发育十几天的胚胎是否算人呢?这个标准该如何判断呢?

科学!只有科学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如同如何判断一个人的生与死,是科学问题。判断一个胚胎是不是人,还是科学问题。因此,科学在这里不是与伦理矛盾的对立面,相反,是解决伦理冲突的一个工具,直接为伦理冲突的关键部分提供判断的标准。

那么生物学如何看待胚胎呢?

“受精卵在条件合适时能发育成人,有成为人的可能性,这毫无疑义。但是有可能成为人不等于就是人,否则的话,是否也应该把有可能成为人的卵子、精子都算做人呢?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就应该和17世纪那些认为一个精子就是一个“小人”的欧洲学者一样,把一次射精视为一场大屠杀。”
……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早期的胚胎很难算得上是人,只能算是人体组织。一个受精卵还不具有个性,它有时会分离成两个胚胎,发育成双胞胎,有时甚至会再分离一次,发育成四胞胎。这个分离过程,可发生于大约受精14天之前。也就是说,在受精14天之前,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