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2:08:06

难得一见的批判性小说,正面人物不多,只有引子里的王冕,杜少卿,凤四老爹,萧云仙等几个,其他的人物,大半是反面的,主要对封建的科考制度进行抨击,客观的表达了在此制度下,人性的扭曲,是必看的佳作.尤其一些小人物,写的活灵活现,诸葛天申,牛布衣,洪憨仙等,相当有意思.

写实主义,连批判现实都不算,遑论讽刺!
放到当下来对比,根本发现不了作者当时会有讽刺
的热情。
比如范进连苏轼与荀玫都不知道,与今天的明星们没有基本的历史常识不是很可类比嘛1我们见多了,还有嘲笑的兴趣吗?都觉得正常了。
而杜少卿之流,也不见得是什么真名士,作者只是在以写实手法表达其行其思,最多带有一定感情倾向,却未必说明社会整个就该如此。事实上杜少卿也是非常迂腐、大而空的人——整日说国家该立个法什么的,与我们周围那些一天到晚空说政策应该怎么样的人差不多,其实根本行不通的。

揭示了科举制度之下的儒生百态.在科举制度之下,社会上的风气是以学为尊,认为能考上个好名词就能名利双收,于是整个社会求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要修身养性,而全都是为了名和利这些并不高贵的东西.
作者想要阐述的,个人所见,他是想告诉我们,有些人即便书读的再多,可他的内心依然卑鄙,不是书误人,而是他自己误了书,糟蹋了圣贤之书.所以,个人内心的操守是不能用区区的状元,榜眼来区分的,这个宗旨在书中反复被重点提到,作者列举了很多例子来阐述自己的这一观点,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个人认为此书的伟大之处就是吴教授(如果他活到现在肯定是教授级别了)的观点已经超越了古代,来到了现代,这一观点放到现在来看依然适用,并且依然很应该被广而告之,对嘛?呵呵.
书中描写了很多草根阶层的小人物,惟妙惟肖的描绘了他们各自身上可贵的,那些比所谓的文人墨客高贵多的多的品质,从另一方面巧妙讽刺了那些所谓才高八斗的学子们一穷二白的内心世界.
此乃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用咯:)

科举社会读书人的生活写照,前面章节周进、范进都是人所尽知的,范进不只是中了举人,还中了进士。后面的章节主要是描述徘徊于仕进边缘的一些文人或称地方文化名人的生活世界。小说的故事情节以人物为线索而相对独立,人物间有碰面之联系并以此转换,前后人物众多且多数关系不大,时间上亦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