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个词是怎么来的?最早在什么时候出现的?我国什么时候被称为中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6:37:46

"中国”的由来 -----------

我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五种不同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着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

自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称为“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严格地说,古代“中国”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专有名词。当然,历史上的“中国”不等于今天“中国”的范围。我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全国解放以后,也把“中国”作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中国”一词在我国古典文献中出现得很早,运用得也很普遍。这一称最早出现于距今约3000年的西周初期。在1963年出土的一件西周武王时期文物上,有铭文“余其宅兹中或”等字样。据考古和文字学专家考证,“中或”就是“中国”。我国古代国字的含义作“域”或“帮”解。“中国”就是“中央之域”或“中央之帮”。
在古代文选中,“中国”一词有五种不同的含义:一是专指帝王所在的国都,即首都。如《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缓四方”(先爱护京都的百姓,进而安抚四方);《孟子、公孙丑》: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我要在国都为孟子修房子,让它教养君臣的弟子);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是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古代华夏族、汉族居住的地区或建立的国家。国华夏族、汉族多在黄河南北建都,并不断扩大活动范围,因而称黄河中下游为“中国”,与“中土”“中华”“中州”“中原”等词含义相同。
秦朝以后,“中国”一词的含义有了改变。在汉代,人们常把汉族建立起来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兄弟民族建立起来的中原王朝也称“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中国”,把南朝却称做“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为“中国”而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严格的说,古代“中国”是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专有名词。这就是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