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中秋寄月的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8:15:45
辛弃疾 的《满江红.中秋寄远》如下: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谁能帮我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作者的感情思想, 谢谢帮助!

找了一下,网上没有答案,勉强帮你解答一下吧!

首先要大略介绍一下背景,辛弃疾是南宋主战派的将领,在主和派当权的情况下备受排挤,只能闲居乡里,所写词大多寄寓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然后解释一下大意:
首句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作者因为怕浮云敝月不能欣赏月色于是急忙赶上西楼,在古诗词中经常用到 西楼 一词,如李煜的 无言独上西楼 李清照的 月满西楼 西楼几乎成了一种愁闷、寂寞、伤感的象征。
二句的意思是在美好月色的召引下作者独依栏杆望月吹笛,一声吹裂,表现了笛声的清远激越,曲由心发,可知此刻作者心中也是慷慨激昂,满心悲愤无处可诉。
第三句则是形容比喻月亮的。冰壶既比喻了月亮的皎洁,更表达了自己忠于国家的一片赤子之心,王昌龄有诗“一片冰心在玉壶”,此句即取其意。月亮似乎冰壶浮在世界上空,而自己的一片冰心也只能浮于这浑浊腐朽的世界,不与相容。 最怜玉斧修时节,玉斧取吴刚伐桂的典故,此处也指月亮十分的圆,像被玉斧修饰过了一般。
第四句借问嫦娥是否忧愁寂寞,猜想着嫦娥已经是满头白发,实际这是作者此刻心情和生活现状的写照,辛弃疾的破阵子中就有 可怜白发生 之句,表达岁月已逝,壮志未酬的无奈和悲愤。
第五句是描写作者对月饮酒,玉液,琼杯只不过是诗词中常用的词语,辛弃疾当然没有这么富有。长袖起,清歌咽,可能此刻辛弃疾是在青楼中欣赏歌舞,古诗的文人经常出入青楼,不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反而是一种雅事。大家郁闷愁苦时,或者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见时都回相聚青楼欣赏歌舞,以助清欢。
第六句又回到写月亮上,叹息月亮一月之中十之八九都不圆满,有缺陷。
第七句感慨月亮要是经常圆如此夜,即中秋节,那么人们就不会感受到离别之情。最末一句承上句而来,是说如果月亮真的夜夜如此的圆,那么就没有离别,从前的离愁别恨都变成了欢聚之喜。
词的题目为中秋寄远,应该是中秋节怀念远方的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写下这首词。当时辛弃疾的一些朋友都是和他一样饱受排挤打击怀才不遇的主战派人士,像陈亮等,此词可以理解为思怀远认,前面的形容月亮的都是渲染情绪,末三句则直白的写出离愁别绪,希望月亮长圆,人也能时常相聚。我认为更深层的还是要向朋友表达自己的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悲愤。